【本报讯】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别比赛中,一位身形矫健、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引起了全场关注,年仅11岁的姜晓瑞手持花剑,在决赛场上连续做出精彩的攻防转换,最终以15:9的比分夺得冠军,领奖台上,这个来自江苏南京的小将捧着奖杯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“每一次比赛都让我更相信自己。”姜鑫瑞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,从最初握剑时的手忙脚乱,到如今在赛场上行云流水般的动作,三年的击剑生涯让这个曾经内向的男孩找到了自信的源泉。
2019年秋天,8岁的姜鑫瑞第一次走进击剑馆,母亲回忆,当时的他躲在身后,连与教练打招呼都显得怯生生的。“起初只是希望他通过运动增强体质,没想到击剑彻底改变了他。”

入门阶段并不顺利,协调性不足、反应偏慢,同期学员中姜鑫瑞并不出众,一次集训中,他因连续失误被对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,哭着跑下剑道,教练至今记得那个下午,小家伙哭了十分钟后,自己擦干眼泪重新系上面罩:“教练,我们再来一次。”
这种倔强逐渐成为他训练中的常态,每天放学后,他总会额外加练一小时基本功,对着镜子反复调整动作,家里客厅的墙角,至今还留着他练习弓步时在地板上磨出的痕迹。
2020年市级选拔赛成为转折点,根据比赛规则,上场时教练必须退至隔离区,选手全程独立作战,姜鑫瑞在八进四的比赛中一度落后,频频回头寻找教练,却只看到空荡荡的隔离线。
“那几分钟特别漫长。”他回忆道,“场上只能靠自己,这个认知让我突然清醒。”调整呼吸后,他连续运用新学的转移刺战术逆转取胜,这场胜利让他真正理解到:剑道之上,唯有自己才能决定比赛走向。
此后,他的训练方式发生明显变化,除了技术练习,他开始主动研究对手录像,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不同战术的应对方案,去年省运会前,他自发整理出主要对手的技术特点,连教练都惊讶于他观察的细致程度。
专业裁判评价姜鑫瑞的技术风格“兼具灵巧与智慧”,他的预备姿势总是标准而放松,但出手瞬间爆发力惊人,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在比赛中展现的心理素质,往往能在相持阶段保持冷静,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。
半决赛对阵左撇子选手时,他及时调整战术节奏,利用连续变换的剑尖控制距离,完全克制了对手的特长,这种临场应变能力,在同龄选手中尤为难得。
“击剑是身体上的象棋。”他的教练这样比喻,“姜鑫瑞最可贵的是懂得在电光火石间进行思考。”
在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,姜鑫瑞是同学们眼中的“击剑小明星”,班主任发现,练习击剑后,他在课堂上也更加勇于表达观点,上学期数学公开课上,他面对复杂的应用难题,条理清晰地给出了三种解法。
“击剑培养的专注力让他受益良多。”班主任表示,这个曾经说话都会脸红的孩子,如今能从容主持班级活动,书柜里,除了各种击剑奖牌,还添了三张“进步之星”奖状。
他的影响力也在悄然扩散,同班同学王梓涵受他影响开始学习击剑,校击剑社团从最初的5人扩展到23人,在最近举办的校园文化节上,击剑表演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。
姜鑫瑞的父母始终保持着理性支持的态度,父亲书房里珍藏着一本训练日记,记录着儿子每次比赛的得失。“我们更关注他在这个过程里的成长,而不是输赢。”
每个比赛日清晨,母亲都会为他准备最爱的牛肉馅饺子;每次失利后,家庭会议从不是追究失误,而是共同分析如何改进,这种健康的成长环境,让姜鑫瑞能够以平和心态面对胜负。
随着成绩提升,姜鑫瑞已入选省青少年集训队,明年他将首次参加国际青少年邀请赛,面对更广阔的舞台。
“我想像张继科那样在赛场上展现中国运动员的风采。”问及目标时,他提到了这位击剑名将,训练馆的储物柜里,贴着他手写的座右铭:“每一剑都要专注,每一场比赛都要进步。”
夜幕降临,击剑馆再次亮起灯光,姜鑫瑞正在进行多球反应训练,面罩下的眼神专注而坚定,剑尖划破空气的嗖嗖声,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小剑手对未来的期许。

在他的身上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运动新星的崛起,更是一个少年通过体育找到自信、实现蜕变的成长故事,正如他所说:“站在剑道上,我学会了面对任何困难都要相信自己,这份自信,将伴随我走过人生的每个赛场。”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