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里,金属剑刃碰撞的清脆声此起彼伏,一群戴着面罩、身穿白色击剑服的孩子,正专注地与教练对练,他们的步伐轻盈而坚定,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场馆一角,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幕,嘴角泛起一丝欣慰的笑容,作为一位深耕击剑领域多年的资深人士,王钰最近正忙于推动一项重要倡议:在疫情后的复苏期,帮助孩子们安全、快乐地重返剑道,重拾这项古老运动带来的乐趣与成长。
“击剑不仅仅是一项运动,它更是一种教育工具,能培养孩子的纪律性、专注力和抗压能力。”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过去几年,疫情让孩子们的运动机会大幅减少,许多孩子失去了在剑道上挥洒汗水的机会,我们要做的不是急于追求成绩,而是先让他们重新享受这个过程,找回那份纯粹的快乐。”

王钰的这番话,道出了当前青少年体育复苏中的一个关键问题,随着社会逐步恢复正常,体育活动重新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,但如何避免急功近利,转而注重心理和情感上的回归,成为了家长、教练和协会的共同课题,据北京市击剑协会的数据显示,2020年以来,北京市青少年击剑参与人数一度下降约30%,但随着2023年各项赛事的重启,参与度正稳步回升,王钰指出,这种回升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,更关乎孩子们对运动的热爱能否被重新点燃。
击剑作为一项起源于欧洲的古老运动,在中国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,它不仅是奥运项目,更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,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少年参与,王钰解释说,击剑强调“以剑会友”,在激烈的对抗中,孩子们学会尊重对手、控制情绪,并在失败中汲取教训。“许多家长最初送孩子来学击剑,可能是为了升学加分或培养特长,但很快他们会发现,孩子变得更自信、更有韧性了,这才是击剑最宝贵的部分。”
王钰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:一名叫小明的10岁男孩,在疫情期间因长时间居家学习,变得内向且缺乏自信,去年,在父母的鼓励下,他加入了击剑俱乐部,起初,小明对激烈的对抗感到畏惧,但在教练的耐心引导下,他逐渐爱上了这项运动,半年后,小明不仅在技术上进步显著,还在学校活动中主动担任领队,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。“这种转变不是靠强迫训练得来的,而是因为他从击剑中找到了自我表达的方式,享受到了挑战自我的快乐。”王钰感慨道。
为了帮助更多孩子像小明一样重拾快乐,北京市击剑协会推出了一系列举措,包括组织“快乐击剑日”活动,邀请专业教练和退役运动员与孩子们互动;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趣味训练课程,减少技术训练的枯燥性;并与学校合作,将击剑引入体育课堂,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,王钰强调,这些活动的核心是“去压力化”,不强调比赛名次,而是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基础动作,感受击剑的文化魅力。

“我们经常看到,一些孩子因为过早被推向高强度竞争,而对运动产生厌恶,这违背了体育的初衷。”王钰说,“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,让孩子觉得击剑是一件好玩的事,而不是负担。”为此,协会还培训了多名青少年击剑教练,重点教授如何通过心理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,在训练中融入故事化场景,让孩子们在“骑士冒险”中练习步伐;或者设置团队合作环节,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。
疫情对青少年体育的影响深远,王钰指出,除了身体活动减少外,许多孩子还面临着心理挑战,如焦虑、社交恐惧和注意力分散,击剑作为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和面对面互动的运动,可以帮助缓解这些问题,但前提是回归过程必须循序渐进。“我们不能指望孩子一夜之间就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,重要的是建立信任,让他们觉得剑道是一个安全、有趣的空间。”
在实际操作中,王钰和团队遇到了不少挑战,部分家长急于让孩子“补回”失去的时间,施加了过多压力;一些俱乐部因经济压力,倾向于推出短期速成班,这可能损害孩子的长期兴趣,对此,王钰呼吁各方保持耐心:“体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,而不是机械的训练,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整体成长,而不是短期成绩。”
为了应对这些挑战,北京市击剑协会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,定期举办座谈会,讲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知识,并分享成功案例,王钰本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演讲,强调“快乐击剑”的理念,她认为,后疫情时代是一个重新审视体育教育的机会:“过去,我们可能太注重竞技层面的成功,现在应该更注重体育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促进作用。”
数据支持了王钰的观点,根据一项针对北京市青少年击剑参与者的调查,超过80%的孩子表示,击剑帮助他们改善了情绪状态,并增强了与同伴的互动,协会的统计显示,在推行“快乐击剑”倡议后,学员的保留率提高了15%,这表明注重体验的方法确实有效。
展望未来,王钰对青少年击剑的发展充满信心,她表示,北京市击剑协会计划进一步扩大项目覆盖面,尤其是在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推广击剑运动,让更多资源匮乏的孩子也能体验到击剑的乐趣,协会还将与教育部门合作,开发击剑与学科融合的课程,例如将历史与击剑文化结合,丰富学习内容。
技术创新也将成为推动力,王钰透露,协会正在探索利用虚拟现实(VR)技术,为孩子们提供沉浸式训练体验,使击剑更加生动有趣。“想象一下,孩子可以在虚拟场景中与历史人物‘对决’,这不仅能提升技能,还能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兴趣。”她说。
但王钰反复强调,无论技术如何进步,核心始终是“人”的体验。“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培养终身运动者,而不是短期冠军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,意味着他们未来会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,这才是体育最大的成功。”
在采访结束时,训练馆里的孩子们正在进行一场小型友谊赛,一名小女孩在比赛中失误,失去了关键一分,但她没有气馁,反而在教练的鼓励下大笑起来,与对手击掌致意,王钰看着这一幕,轻声说:“看,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——快乐比胜负更重要,当孩子能从心底笑出来时,他们就真正回到了剑道上。”
正如王钰所言,青少年体育的复苏不仅仅关乎身体的回归,更是心灵的重新启航,在击剑这项充满智慧与优雅的运动中,孩子们找到的不仅是技巧的精进,更是成长的勇气和快乐的本源,随着更多像王钰这样的倡导者努力,我们有理由相信,未来的剑道上将涌现出更多自信、健康的面孔,他们将在挑战与乐趣中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