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厅里,十几个孩子穿着洁白的击剑服,手持花剑,正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步法练习,脚步移动的声音、剑尖碰撞的轻响与孩子们轻快的笑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,站在场边的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注视着训练场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“看到孩子们重返剑道,享受击剑带来的快乐,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景象。”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说道,作为一名从事击剑运动推广二十余年的专业人士,她亲眼见证了击剑运动在北京乃至全国的蓬勃发展,也经历了疫情对体育培训行业的冲击,随着训练秩序的逐步恢复,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帮助青少年击剑爱好者重返剑道的努力中。
疫情期间,许多击剑俱乐部面临停训、场地关闭等困难,孩子们只能通过线上课程保持训练,王钰坦言:“击剑是一项需要实战对抗的运动,线上训练虽然能够保持基本体能和理论知识,但无法替代真实的剑道交锋和面对面对抗。”
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,北京市击剑协会积极协助各俱乐部做好恢复训练的准备工作,王钰和她的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恢复训练指南,包括场地消毒要求、训练人数控制、健康监测等方面,确保孩子们能够安全地重返剑道。
“回归初期,我们发现一些孩子出现了体能下降、技术生疏的情况,这是正常的。”王钰表示,“重要的是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,让他们重新找到击剑的乐趣,逐步恢复状态。”
王钰认为,击剑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,更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。“击剑被称为‘格斗中的芭蕾’,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,还能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、心理素质和礼仪修养。”
在训练现场,十岁的小剑客李明明告诉记者:“我最喜欢击剑时那种专注的感觉,好像整个世界只剩下我和对手,虽然疫情期间不能来俱乐部训练,但现在回来了,我特别开心!”
明明母亲王女士表示:“击剑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沉稳,我发现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变得更加专注,做事更有计划性,感谢教练们和王秘书长的努力,让孩子们能够继续他们热爱的运动。”
为帮助孩子们重新适应击剑训练,王钰和协会的教练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创新课程和活动。“我们增加了更多游戏化的训练元素,让恢复训练过程更加有趣。”王钰介绍道,“我们也组织了一些小型交流赛,让孩子们在实战中找回感觉,体验击剑的乐趣。”
北京市击剑协会还推出了“击剑家庭日”活动,邀请家长参与体验击剑运动,增进对这项运动的理解。“让家长了解击剑的价值,他们就会更加支持孩子参与这项运动。”王钰说。
谈到击剑运动在北京的发展,王钰表示协会正在制定一系列计划,进一步推广击剑运动。“我们将与教育部门合作,推动击剑进入更多校园,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,我们也会加强教练员培训,提高教学质量。”
对于有志于从事击剑运动的青少年,王钰建议:“重要的是保持热爱和坚持,击剑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的运动,不可能一蹴而就,希望孩子们能够享受训练过程,而不仅仅是追求比赛成绩。”
在俱乐部结束训练后,孩子们脱下护面,脸上洋溢着运动后的红润和满足的笑容,他们互相交流着训练中的趣事,约定下周再战。
王钰看着这一幕,感慨道:“这些笑脸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,击剑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,还有友谊、尊重和坚持不懈的精神,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剑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。”
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重返剑道,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努力,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训练环境和发展平台,让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