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体坛,承诺往往重于泰山,前NBA球星保罗·皮尔斯(Paul Pierce)用一场长达24公里的徒步之旅,再次印证了这一点,这位以顽强著称的篮球名人堂成员,近日以实际行动回应了多年前的诺言,但过程却远比预想的更加艰难,在体力耗尽的情况下,他不得不借助轮椅完成部分行程——这一幕,既熟悉又令人感慨。
事件源于皮尔斯在2017年的一则争议性言论,当时,他在电视节目中开玩笑称,如果凯尔特人队(他职业生涯效力最久的球队)在当年季后赛中取得某特定成绩,他将徒步从洛杉矶走到纽约,尽管言论带有戏谑成分,但粉丝和媒体却将其视为一个公开承诺,多年来,这一直是球迷社群中的谈资,尤其在皮尔斯退役后,更被频繁提及。
今年初,皮尔斯在社交媒体上正式宣布,将兑现这一承诺, albeit 以缩减版的形式进行,他决定徒步24公里(约15英里),相当于从洛杉矶市中心到圣莫尼码头的距离,并将全程直播,选择这一距离,既象征性地履行了诺言,又考虑了现实可行性,但即便如此,对一位46岁、退役多年的运动员来说,这仍是一项严峻挑战。
活动于上周六清晨开始,皮尔斯身着运动装,从洛杉矶的斯台普斯中心(现称Crypto.com Arena)出发,身边跟着一个小型支持团队,包括摄影师、医护助理和几位朋友,起初,他步伐轻快,甚至与沿途遇到的粉丝互动签名,直播画面中,他笑着说:“这比打总决赛轻松多了!”但很快,现实开始击碎乐观。
前5公里,皮尔斯还能保持平均配速,但洛杉矶的陡峭地形和逐渐上升的气温成了隐形杀手,到了10公里标记处,他已明显放缓,额头沁满汗珠,多次停下补水,支持团队开始担忧,医护助理提醒他注意心率,皮尔斯曾以在NBA赛场上“硬汉”形象闻名,尤其是2008年总决赛中带伤作战的传奇,但岁月不饶人,退役后,他虽保持基本锻炼,却远不及职业运动员的体能水平。
转折点出现在第18公里,皮尔斯左膝旧伤复发——这是球员时代多次手术的遗留问题,他踉跄着坐到路边长椅,表情痛苦,直播评论区内,粉丝们纷纷鼓励,但也有人质疑此举是否过于冒险,经过短暂休息和冰敷,他坚持继续,但速度已大不如前。
最后3公里,皮尔斯几乎是在蹒跚前行,每一步都显得沉重,支持团队不得不搀扶他,就在这时,他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又莞尔的決定:从后勤车中取出一辆折叠轮椅——正是他球员时代因伤使用时被球迷熟知的款式,他笑着说:“伙计们,是时候祭出老家伙了!”在欢呼和笑声中,他部分乘坐轮椅、部分步行,完成了剩余路程。
整个徒步耗时近6小时,比预计多了2小时,终点圣莫尼码头聚集了数百名粉丝,他们高呼“真理!”(皮尔斯的绰号),疲惫但满足的皮尔斯在轮椅上挥手致意:“我做到了,不是吗?也许不是全部方式,但精神到了!”他强调,这不仅是为了兑现承诺,更是为慈善筹款——活动已为青少年体育基金会募集超过10万美元。
这一幕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,前队友凯文·加内特(Kevin Garnett)发文:“永远都是战士!”就连对手阵营的勒布朗·詹姆斯(LeBron James)也点赞称“致敬”,体育评论员们指出,皮尔斯此举完美体现了运动员的韧性:即使方式幽默,但承诺必达。
从更广视角看,这一事件超越了单纯的花边新闻,它揭示了职业运动员退役后面临的生理挑战:身体不再年轻,但精神犹存,皮尔斯用自嘲和坚持,将一场潜在尴尬转化为正能量时刻,而轮椅的“回归”,不仅唤起了球迷的集体记忆,更传递了一个深刻信息——体育精神不在于永不跌倒,而在于如何起身。
皮尔斯的故事提醒我们:承诺的重量,不仅在于实现的方式,更在于尝试的勇气,哪怕最后几公里需要一点“帮助”,但旅程本身已值得铭记。
评论